26個省市自治區(qū)及港澳臺地區(qū),美國、英國、印度等17個國家,400余所中學的1500余支團隊,近1700名學生報名參賽,共提交有效論文900余篇,2020丘成桐中學科學獎榜單已正式揭曉!
萬科梅沙書院學生黃俊霖憑借其研究論文《超疏水材料對無人船水阻力的影響》獲得丘成桐中學科學獎(物理獎)國內(nèi)賽區(qū)二等獎。黃同學本次研究的創(chuàng)新性在于首次對超疏水進行了機理分析,驗證了其在船舶上使用的可能性。
物理學是現(xiàn)代科技發(fā)展的重要基礎學科,現(xiàn)代的生命科學、材料科學以及機械、通訊、航空航天等現(xiàn)代工程學科都以物理學為基礎。同時,物理學也提供了人類認識世界的方法論和世界觀。丘成桐中學科學獎 (物理)( S. -T. Yau High School Science Award (Physics))面向全球華人中學生,舍棄試卷和標準答案,讓學生以提交研究報告的形式參與競賽。
丘成桐科學獎
丘成桐教授是美籍華裔數(shù)學家。1976 年, 丘成桐教授證明了卡拉比猜想與愛因斯坦方程中的正質(zhì)量猜想,并對微分幾何和微分方程進行重要融合,影響重大。丘成桐教授在幾何、拓撲學、物理學上做出許多成就,于1982 年榮獲國際數(shù)學界較高榮譽的菲爾茲獎 (Fields Medal),即相當于數(shù)學界的諾貝爾獎,并于2018 年榮獲馬塞爾·格羅斯曼獎。
2008年,丘成桐先生為全球華人中學生設立Yau Science Awards 丘成桐中學科學獎。原先僅數(shù)學一類獎項,如今,歷經(jīng)十年后,已發(fā)展出數(shù)學,物理,化學,生物,計算機五大科學類學科競賽。其理念為倡導中學生的創(chuàng)新思維和團隊合作能力,以團體研究報告的形式參與,激發(fā)和提升中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。自創(chuàng)辦以來,500多位的得獎者,有將近一半的學生被哈佛大學錄取,受到了來自美國普林斯頓、麻省理工等院校的關注,這一獎項也被稱為國際院校的敲門磚。
從“荷葉效應”到“水上飛”
競賽的過程也是學習新知的過程。俊霖這一次選擇的論文方向是材料學。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接觸到了超疏水材料,也由此展開了本次論文的研究主題:超疏水材料量化作用的測量以及對其機理的研究。
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漣而不妖”,這句中國古詩實際藏著超疏水的秘密。為什么荷花會出淤泥而不染呢,是因為荷花表面有一層超疏水材料,使得水流聚股流下,這也被科學家稱之為“荷葉效應”。許多動植物如水黽,蚊子身上都有“超疏水性”的特征,這也是他們?yōu)槭裁茨茉谒婊刑S,既不會劃破水面,也不會浸濕腿腳。這種優(yōu)異的水上特性,讓船舶等交通工具在“水上飛”成為可能。
超疏水材料擁有很小的滑落角,也就是液滴可以從微傾的表面輕松滑落,這種材料表面的液體粘滯阻力很小。超疏水材料的應用已日益廣泛,其中對船舶水阻力的影響引起了俊霖的關注。
“全球每年海運的碳排放約為 10 億噸, 占據(jù)了全球碳排放的 3%。為了降低海運成本,改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船只的節(jié)能減排尤為重要。船只的能量消耗主要用于驅動船舶的前進,而水的阻力對船舶的前進起到非常大的制約作用。因此其中大部分的排放都是因為水的阻力,減小水作用在船身上的阻力非常重要。” -- 摘自黃俊霖同學研究論文
從理論到實驗
從7月初開始選題,俊霖花費了大約2個月完成這篇論文。在這當中,他認為較難的是實驗部分,在實驗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意料之外的問題。從無人船模到移液器,俊霖對實驗裝置做了充分準備。根據(jù)研究方法,他分別進行了小型無人船阻力實驗與針對斜面水滴滑落實驗,每一個實驗步驟都做了精確記錄。在分析實驗結果遇到不符合預期結果時,仍需要反復實驗進行判斷。
同時,俊霖的實驗首次采用了船模作為推動力的方法,該種方法減少了人為因素的影響,對于實驗的成功進行,具有很重要的作用。
“隨著目前全球化趨勢日益增強,遠洋船舶的航行對于全球的經(jīng)濟增長以及科技的進步影響都非常巨大。而現(xiàn)在人們又面臨著能源短缺的問題,因而節(jié)能減排又成為了現(xiàn)在工作的重點,而能量的損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阻力的大小。本文研究的超疏水材料,或許上能夠減大型船舶航行的阻力,相信在減少能源消耗方面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。” -- 摘自黃俊霖同學論文
小到一個費米子,大至天體,俊霖認為物理較大的魅力是可以通過精確的數(shù)學語言描述或者預測運動或運動的趨勢。目前他對量子力學比較感興趣,在規(guī)劃專業(yè)選擇上會考慮選擇凝聚態(tài)物理。
從興趣到專業(yè),每一次的突破都需要扎實的研究與實踐。借助競賽可以加深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,同時也能更為直接地定位自己的特長方向。對于高中生而言,參加競賽獲得獎項固然重要,但真正珍貴的是在競賽的過程中實現(xiàn)自我探索、自我突破,這些經(jīng)歷都會成為他們學習上真正的內(nèi)驅力。
Yau Science Awards
丘成桐中學科學獎之物理獎
難度: ★★★★★
含金量: ★★★★★
每年累計有 1200 余所學校,約 5800 余支隊伍參與此場科學界的盛宴,其覆蓋國內(nèi) 28 個省市自治區(qū)和北美、新加坡等多個海外地區(qū)。每組參賽隊需在比賽時提交研究題目和大綱,然后進行獨立研究并在較終提交研究報告。前期將經(jīng)過至少三輪的論文評審,通過后才有資格進去決賽。而進入決賽并不能讓學生松一口氣,反而是需要面對更加激烈的競爭壓力,因為此時他們需要經(jīng)過來自國際高校包 括美、英、法等國在內(nèi)的 20 多位世界的教授組成的評審團的評定,并進行英文答辯。這對國內(nèi)的中學生是個巨大的挑戰(zhàn)和鍛煉, 不僅有對學術的要求,更需要對英語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,才可能流利的進行答辯?!?資料源自《萬科梅沙書院競賽白皮書》)
VMA學科競賽指導中心 簡介
萬科梅沙書院學科競賽指導中心(以下簡稱學科競賽中心)近年來加大高端學術系列活動課程建設, 大力挖掘和培養(yǎng)拔尖創(chuàng)新人才,不斷在高難度學科競賽上的突破。
學科競賽中心統(tǒng)籌書院中美融合課程方向和中英融合課程方向的系列學科競賽,目前擁有專業(yè)指導教練12名,指導書院近150名學生參賽。5年來梅沙學子在生物、數(shù)學、物理、化學、STEM、商科、社科藝術等領域收獲了不錯成績,如:AMC 12全球前5%,HiMCM特等獎,NEC全球決賽批判性思維金獎,CTB全球決賽銀獎。目前仍有超過100名學生參加FRC、 HiMCM、 AMC、 USAYPT、 Brain-Bee、 USNCO、 USABO、 USACO、 USAD、 NEC、 CTB、 IOL,并在這些競爭中展示了他們的熱情和才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