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有科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,實驗團隊找來500個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,觀察他們的大腦發(fā)育。經(jīng)過反復觀察,在一個家庭里獲得愛、尊重、自由的孩子往往更加聰明、自律與樂觀。
「種植一棵樹不僅需要水和土壤,還需要適當?shù)年柟夂头柿稀!棺詣?chuàng)校以來,致知便將家庭作為學習社區(qū)的重要一環(huán)。
每個孩子都是家庭的縮影。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,家庭的參與至關重要。這也是致知致力于搭建家校平臺的初衷。
作為一所有溫度的學校,社會和情感學習項目滲透在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。而定期以此為主題的家長工作坊,似乎成了家長與學校的約定,變成一種習慣。下面我們一起走進致知工作坊!
表達與調(diào)節(jié)
作為本次工作坊的主講,學術校長Michael在此前做足了準備。在他看來,致知家長工作坊的開展除了分享干貨,內(nèi)容上的連續(xù)性也十分重要。
以與致知合作的耶魯情感中心RULER項目為基礎,這場SEL的體驗之旅從分享和標識情緒開始。
盡管我們身處不同的環(huán)境,有著不同的文化與背景,但情緒文化卻是相通的?;氐浇逃旧?,我們要讓孩子在什么樣的情緒下長大?
Michael向家長分享起他在任教之初的經(jīng)歷——
我的第一份教師工作,是在英國的一個小鎮(zhèn)上。我注意到,有一個高中的孩子,每天來到學校都很沮喪,對學習也沒什么熱情,老師們總是會想,這個孩子怎么了?經(jīng)過了解,這個孩子的母親去世了,父親起早貪黑地維持生活供給,孩子不得不每天早起,走很長的一段路到學校。這讓他在生活中,缺乏了引導和陪伴。
當一個孩子的情緒沮喪,便會令他在下決定、創(chuàng)造力、記憶力、人際關系和表現(xiàn)方面有所缺失。為了幫助他,學校的老師們開始輪流接送這個孩子,半個學期后,孩子開朗了許多,也愿意和人溝通交流了。因為他有了被愛的感覺。
作為成年人,我們的情緒會時刻影響到孩子。而在調(diào)節(jié)情緒之前,正確標識情緒同樣重要。
有所感的家長們很快投入了互動。向各自小組里的伙伴們分享起自己在某種情況下產(chǎn)生的情緒,并用詞語「標識」出來。
「開心、氣憤、悲傷、感恩、疲倦……」在這些被「標識」的情緒中,家長們回憶起與孩子相處的點滴,在共情和分享中,他們學著以情緒思維去看待每個情境的發(fā)生。
情緒的「陳列館」
在致知,每個學習者都在以探究的方式不斷發(fā)現(xiàn)問題,解決問題,成為更好的自己。這天,我們也在探討下,和家長一同創(chuàng)造了一個屬于情緒的「陳列館」。
將「標識」出的情緒寫在海報中央,四周是產(chǎn)生此種情緒的不同情境。像這樣的「思維導圖」作為社會情感學習的一部分,常常會在致知的課堂上出現(xiàn)。
而此次,家長們的導圖海報在「家庭規(guī)范」的主題下展開。
「快樂、生氣、擔心、焦慮、尊重……」一系列「情緒」分別被列于不同的海報中央,當「孩子不想寫作業(yè)、父母雙方教育理念不同,多子女爭寵」等話題被展示在海報上時,當代教育中的現(xiàn)實問題在碰撞中延展,也讓大家去思考如何解決。
隨著海報上的內(nèi)容愈發(fā)豐富,家長漫步于不同的海報之中,針對海報上其他家長提出的從情緒延展出來的家庭教育問題,在旁邊寫上解決方案。Michael校長和Coreen老師也加入家長熱烈的討論,交流問題的解法。
“孩子來致知以后,我沒那么焦慮了。”一位家長站在以「焦慮」為中心的海報旁笑著說。也有家長分享“致知SEL的課堂總是能帶給我溫暖,我和孩子都在進步。”
在面對問題不同問題時,我們也注意到,「互相理解、尊重」成為家長得出的高頻「答案」。
正如我們所期望的那樣,在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致知,孩子與家長都在成為更好的自己。
當海報被填滿,Michael將這座情緒「陳列館」收集起來,一向嚴謹?shù)乃M麑γ糠莺笊系膬?nèi)容進行研究,總結為報告的形式,反饋給家長。而這,也讓我們對下期家長工作坊更為期待。
隨著致知社會和情感學習項目與學習者社區(qū)開展的愈發(fā)深入,情緒的故事未完待續(xù),BES的愛和溫暖也在影響著更多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