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 found a sparrow lying on the ground;
Her life I knew would soon be at an end.
I knelt before her as she made a sound,
and listened as she said My friend.
Take these wings and learn to fly
to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sky.
——《Take These Wings》
孩子是與自然聯(lián)結(jié)最緊密的人,鳥獸蟲魚、花草樹木,都是他們世界里最 重要的存在。
浸潤在森林學(xué)校里的孩子們,已經(jīng)習(xí)慣了自然觀察,對身邊風吹草動的變化都很敏感,樹枝上的卵鞘、裝死的小蟲、銜泥的春燕……都逃不過孩子們的眼睛。
在前不久的大課間中,二年級的孩子們在操場上無意地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只死去的麻雀,他們急忙向老師尋求解決辦法。班主任曉杰老師知道后并沒有草草處理,而是在做到衛(wèi)生安全的前提下,在上課的前10分鐘,為孩子們帶來了第 一堂生命課,也是重要的一課。
老師柔聲問道:“這只麻雀是怎么死的?”
孩子們各抒己見:“磕到頭了!”、“撞到玻璃啦!”
老師隨即說道:“沒錯,你們知道嗎,有調(diào)查顯示,目前城市里鳥兒死亡的最多原因就是撞到玻璃幕墻。因為玻璃會反射天空,鳥兒無法分辨。這里也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,如果未來你是設(shè)計師,你要如何降低建筑對動物的傷害?”
城市建筑物的玻璃是鳥兒飛不過去的“死亡之墻”
缺乏對死亡的了解和思考,也就無法了解生的由來、意義和價值,更無法懂得保護和敬畏生命。
一只麻雀的死亡也許無足輕重,但衡量社會文明程度,不僅是人對于人的態(tài)度,更重要的是人對于比自己弱小生命的態(tài)度。
而這也是老師希望孩子們在生命教育中學(xué)到的第 一點:哪怕再微小的生命也值得被尊重。
接著,老師又和孩子們分享了一歌曲:《TakeTheseWings》
并讓孩子們分中英文朗讀歌詞,完成和生命間的一次對話:
朋友,送給你這對翅膀,學(xué)習(xí)飛翔越過更高的山。
送給你這對眼睛,學(xué)看世上的美事。
送給你歡欣的歌,歌頌春天來臨的喜悅。
送給你跳躍的心,翱翔在,翱翔在,海的那邊。
意外或許來得猝不及防,愿我們還有時間,去學(xué)會道謝,道歉,道愛,道別。
老師請大家為小麻雀送上深深的祝福。有的孩子怕說出來實現(xiàn)不了,默默將祝福留在心里。有的則低喃:
“再見啦小麻雀~”
“祝你下一世能幸福~”
“希望你下一世可以自然地死亡~”
直視生命的盡頭,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感受。縱然死亡有它殘酷的一面,但每一份來自孩子們的祝福,都流淌著明悅式溫暖、平和的生命觀與教育觀。
正如曉杰老師所說:“每個孩子都有天然的好奇心和豐富的感受,呵護每一個生命內(nèi)在的種子,讓他成為他自己。”
第二天,孩子們和老師一起埋葬了小麻雀,幫它完成了生命終程。
在人生的第 一堂生命課中,明悅的老師沒有以痛苦映射死亡,反而讓路的盡頭灑滿陽光。
在死亡和時間面前,或許所有的感受都會被遺忘,唯有愛讓我們生生不息。
在博雅明悅,我們一直鼓勵孩子們做自然觀察。這其中不僅包括春天的生機盎然,也包括秋天的滿目蕭條;我們會分享迎接螳螂寶寶出生的喜悅,也有目送生命離去的勇氣。
因為生命意味著有生有死,每一個生命都有它自己的邊界和時間的界限。我們對生死邊界的關(guān)注,更應(yīng)該是理性思考的結(jié)果,這種理性思考會給我們帶來更豐富、多層次的情感,從而建立生命間的聯(lián)結(jié)。這是生命教育的核心,也是回歸生命的核心。
理性地洞察死亡的真理,才能更好地理解生的意義和真諦。畢竟,終點不是目的,沿途的風景才是此行的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