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在國際化學校上學,家長會下意識地認為“英文肯定不成問題”,但細一琢磨免不了都要追問:這個“不成問題”到底能不能實現?怎么實現的?英語課都在教什么?怎么教的?有作業(yè)嗎?怎么考試、怎么評估?每個階段分別能達到什么水平?…… 還有不少轉學生家長普遍會發(fā)出的「靈魂拷問」:孩子一直在體制內,轉過來之后上課聽不懂怎么辦?學校會提供額外的英語輔導嗎?
我們旁聽了數位中小學老師的英語課,并和他們進行了翔實的訪談,梳理出了南京威雅英語教學的特色和脈絡,希望能夠解答您在擇校過程中的疑慮。
外教教英語到底香在哪
IMMERSIVE ENGLISH ENVIORNMENT
有海外生活經驗的家長一定都有體會,外國人日常使用的表達方式,似乎和我們從小在課本上學到的不是一回事兒:比如你在國外其實極少聽到Pardon,常用的說法是Excuse me或者Sorry;比如自我介紹的時候說My English name is xxx其實很突兀,因為你的當地同學都是這么說的:My name is xxx, and I go by xxx;再比如,見面打招呼其實并不只有How are you,關系稍近的朋友可能會熱情地來一句What’s up,你愣了一下,還是憋出了一句I am fine, thank you, and you?……
“你說的這些其實都是語言習慣(Language Habits)的問題,”南京威雅英語老師Suzanne博士笑著說:“這就是讓外國人教英語的好處,因為它是我們的母語,我們更了解語言的現狀和當下的語言習慣,它們不同于教科書里的內容,學生要能夠理解它們,并學會如何正確地回應。” Suzanne博士告訴我們,她的一個學生今年搬去了澳大利亞,不久前聯系自己說,在南京威雅的這一年幫助太大了,她很慶幸能有一位英語母語的老師教自己學英文,才能在現在的環(huán)境里如魚得水。
“這也是我開設課外拓展課 English Conversation(英語對話)的目的,”Suzanne博士繼續(xù)講到:“但這種對話練習不同于「英語角」,想要在實用口語方面層層進階,孩子們必須要有一個語言指導者去刺激談話,避免交談的內容流于膚淺,有目的、有方法地讓對話深入下去,進而讓口語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。”
在異國他鄉(xiāng),語言能力是能否獲得積極體驗的決定性因素。南京威雅的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幫助孩子扣響世界牛校的大門,更會對他們的長遠發(fā)展負責,確保孩子不僅能學習、能工作,更能在海外結交親密的朋友,能進行深入的跨文化體驗和認知拓展,能與社會環(huán)境產生廣泛而深遠的鏈接,既能「出的去」,還能「站得穩(wěn)、扎得深」,讓留學不再是「鍍金」。
因此,南京威雅除了幼兒園至高中的英語課都由英語母語老師親授外,還不遺余力地通過模擬聯合國大會、世界學者杯等國際學術競賽、與南京NIS、Basis等外籍人員子女學校開展體育周賽等豐富多樣的活動,創(chuàng)造浸潤式的語言環(huán)境,讓孩子們在在時時刻刻的耳濡目染之中,得到切實的練習機會和水平提升。
不背單詞也能學好英語
APPLICATION OVER MEMORIZATION
英文不是中國孩子的母語,因此只有浸潤式的語言環(huán)境是不夠的,學習第二外語必須要通過聽、說、讀、寫四個方面的扎實訓練才能達成。和傳統(tǒng)學校一樣,南京威雅的英語課也是按照主題單元的方式來結構的,比如旅行主題、節(jié)日主題、動物主題等等,每個主題的學習時長為三到四周。不同的是,南京威雅的教學重應用,輕記憶,我們不鼓勵死記硬背,我們認為「用」就是最 好的「學」。
在Suzanne博士的英語課上,孩子們每周都有單詞測驗,他們不僅要把單詞拼寫出來,還要注明詞性,并且要用單詞造句。“如果你不知道如何使用一個詞,那你很快就會忘記它。”
中學生小小說作品
南京威雅高中部的英語老師Leo對此也頗有感觸,他說中國孩子學英語最 大的問題,就是學習和應用是「兩張皮」。他們學了很多高難度的語法和時態(tài)結構,但到了自己寫文章的時候卻完全用不上,又回到了最簡單的句式和詞匯。這是因為缺乏足夠多的、有針對性的練習,沒能把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。
因此,Leo老師每一到兩周就會給孩子們布置一篇作文,并給到他們新的詞匯表和若干復合句結構,孩子們要盡可能地在文章中練習使用它們,提交第一稿后,還要根據Leo老師的反饋進行修改和二次創(chuàng)作。“我不會直接幫他們改作文,我只會說’看看你的詞匯表,替換掉某個單詞’,或者’這兩個句子太簡單了,用我們給到的復合句結構,把它們放在一起組成一個長句’,孩子們通過這樣扎扎實實的應用練習,就可以把詞匯、語法、句式內化為自己的習慣,通過老師搭建的這些「腳手架」一磚一瓦蓋起自己的「房子」。”
像這樣的Scaffolding Instruction(支架式教學)貫通南京威雅中小學的英文課堂,因為中英文的語法規(guī)則不同,只有通過這樣有針對性的、一步一個腳印的長期訓練,才能讓大腦里「中譯英」的思維過程逐漸隱去,使孩子們習慣于直接用英文思考和表達,最終成為美麗的「思維混血兒」。
在聽說讀寫的專項訓練外,南京威雅的英語老師們還會引入Project-Based Learning(項目式學習),幫助孩子們融會貫通,進行綜合應用。比如Suzanne博士總是在一個單元的前兩周教授課本知識,后兩周則會對單元主題進行深化,讓孩子們自己搜索英文資料、制作PPT,并通過英文演講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研究。在小學,這樣的項目式學習甚至會融合不同的科目:全球視野、英語、DT、藝術……所有的學習過程和成果展示都是用英文進行的,而孩子們的收獲和成長則已遠遠超越了語言的范疇。
我們的評估可以有多細
LAYERED ENGLISH TEACHING
南京威雅學生的英文水平是按照歐標語言分級系統(tǒng)CEFR(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)進行評估的。CEFR是國際上主流的語言能力劃分等級,從初學者到精通共分為A1、A2、B1、B2、C1、C2六個等級,其考試成績可與常見的托福、雅思、PET、CET等互相兌換。
根據CEFR歐標分級系統(tǒng),我們會在每一個孩子入學前進行語言能力評估,根據評估結果將每個年級的孩子分為W、A、S三個層次進行英文教學,每學期調整一至兩次。
在小學,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的單元主題是一樣的,只是內容深度有所不同。
中學階段,對于S班的孩子,老師會著重幫他們夯實詞匯、句法、時態(tài)等基礎知識。基礎特別薄弱的孩子,老師還會鼓勵他們每節(jié)課早點來,或是利用45分鐘的大課間,給他們單獨「開小灶」。而對于W班和A班的孩子,老師則會在各個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。比如Suzanne博士會給W班的孩子補充額外的小說閱讀,這學期正在進行的是《紐約時報》暢銷書Cruel Prince,音頻和文本結合,先聽后讀,還會在周五的英語課上共同討論最新的章節(jié),孩子們管這一天叫Fun Friday。
除了學期初的分層評估,學期內也會有持續(xù)的階段性評估和日常作業(yè)。
在高中,孩子們要參加月考,英語教研組的老師會統(tǒng)計并追蹤每一個孩子每一次的聽、說、讀、寫以及綜合成績,以指導下一階段的教學,并調整作業(yè)內容和作業(yè)量。
在小學,孩子們每周一次單詞測試,每三周一次語法測試。一個主題單元結束后,每個孩子都會讀完2—3本適合自己水平的牛津樹系列英文讀物,老師的評估表會反映孩子的閱讀速度和理解程度。此外,我們還有課外閱讀平臺RAZ Kids,表現最 好的孩子會被評為當月的「閱讀之星」,并收獲購書卡獎勵。
通過浸潤式的語言環(huán)境,重應用、輕記憶的教學方法,以及嚴謹、完整、細致的評估體系,南京威雅渴望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乘著語言的翅膀,在更廣闊的天地里自在遨游、長風破浪。